1976年1月15日,人民大会堂内弥漫着无比沉痛的气氛。每一位到场的人都心情沉重,怀着极大的悲痛,前来为伟大的周恩来总理送上最后的告别。在这个庄严肃穆的会场上股票配资服务门户导航,无声的哭泣弥漫开来,每个人手中都捧着鲜花,目光凝重,仿佛所有的时间都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就在此时,治丧委员会安全组的值班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邬吉成赶忙跑去接听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汪东兴的声音。汪东兴向他交代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邬吉成急忙找到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经过简短而紧急的讨论后,决定将原定的追悼会推迟。汪东兴到底交给了邬吉成什么样的秘密任务?为何治丧委员会决定临时推迟周总理的追悼会呢?
“总理一直工作到凌晨,常常是两三点才休息。无论大家如何劝说,总理都不肯听。自从去年工作更加繁重之后,他更是常常无法在两三点之前入睡了。”周总理的秘书沉重地回忆起总理的作息,医生听后眉头紧锁。
1967年2月2日,周总理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时,突然感到胸闷,随即发展成了呼吸困难。秘书发现异样,立刻将总理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并明确告诫总理必须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总理依然坚持自己要工作,依照自己的节奏继续为国家服务。医生感到无奈,面露忧色,但依然表示要努力帮助他调理身体。
展开剩余82%周总理依然对工作不舍,哪怕心脏病愈加严重。一天早晨,他对邓颖超说:“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疲劳感愈发明显,到了晚上九点钟,手开始不听使唤地发抖。”没多久,他又因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甚至需要借助吸氧器械,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顾一切,迫不及待地出院,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1972年5月3日,周总理做常规体检时,医生震惊地告知他患上了膀胱癌。这一消息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尤其在当时,医疗条件的局限更让人绝望。所有人都为之心碎,医生团队经过紧急会诊后决定采取手术治疗。然而,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首先问道:“手术能治好总理的病吗?”面对毛主席期待和担忧的目光,医生不得不说出真相:“手术无法完全治愈,依然存在扩散的风险,且目前总理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手术存在极大的风险。”
毛主席得知后,坚决表示反对手术:“如果手术有风险,能否通过中医调理?我不能再在手术台上失去我的老朋友了。”陈毅与谢富治的去世让毛主席更加不愿看到自己的战友在手术中遭遇不测,于是周总理按照中医的治疗方案开始保守疗法。然而,尽管如此,周总理的病情依旧在一年后进一步恶化。在一次排尿时,竟出现了血尿。医生们决定采取电灼术治疗,并成功取得了一些效果。
然而,在病情刚有好转时,中央给周总理下达了新的指令:尽快整理党内10次路线斗争的相关情况以备后续研究。总理毫不犹豫地再次强行出院,顶着病痛在西花厅继续工作,整理文件,参与国家的重要事务。直到1974年,他的身体状况终于再度恶化,被迫再次住进解放军305医院。此时,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过14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几乎每40天就需要接受一次治疗。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亲自处理国务院的事务,甚至在接到罗马尼亚代表团请求见他时,他不顾身体的虚弱,毅然穿戴整齐,撑着病体接见了维尔德茨等外宾。
1976年1月2日,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抓住邓颖超的手,虚弱地说:“一切都交给你了,我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说。”邓颖超眼含泪水,努力安慰道:“我也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咱们等以后慢慢说。”在周总理的坚持下,邓颖超和他一同合唱《国际歌》,这是他在临终时最常哼唱的歌曲。六天后,1月8日,周总理去世,消息传遍海内外,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国内的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而远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首次降下了半旗,表达对周总理去世的哀悼。
联合国为周总理降半旗,宣告他一生的贡献。联合国表示:“周恩来不仅在外交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一生清廉,无私奉献,膝下无子,毫无私利。”在这种国际举动中,周总理的伟大被给予了最高的缅怀和尊重。
1月9日,中国全国降半旗致哀,哀乐回荡在大江南北。各界领导纷纷前来为周总理送上最后一程。两天后,周总理的灵柩开始送往八宝山火化。在长安街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组成了漫长的送别队伍,队伍延绵数十里,大家神情凝重,怀着极大的痛惜与敬意为总理送行。然而,灵车临近八宝山公墓时,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所有人吃惊——有群众突然跳出来拦住了灵车,坚决要求停止火化:“我们不能就这样让总理走,要为总理做完整的告别。”
面对群众的恳求,邓颖超亲自下车,安抚人群,解释道:“火化是总理的遗愿,他曾说过,推行火葬是一次革命,他要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要尊重总理的选择。”当灵车最终驶入火化炉时,邓颖超终于忍不住泪如泉涌,整个八宝山公墓充满了无声的哀痛与悲伤。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治丧委员会原计划由邓小平亲自致悼词,所有与会人员早早抵达现场,心中充满沉痛的情感,准备向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然而,突然接到了一则让大家震惊的消息:追悼会要推迟。原来,就在十几分钟之前,曾是周总理警卫员的邬吉成接到了汪东兴的电话,通知他:“准备一下,主席可能会亲自到现场,务必确保现场秩序和主席的安全。”
得知这一消息后,邬吉成立即与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商讨,决定推迟追悼会,等待毛主席的到来。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系深厚,两人从1927年共同参加革命事业开始,历经风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并肩作战,为国家奉献终身。大家都期待毛主席亲自出席,然而,最终毛主席未能到场,只有一个花圈被送到总理的遗体旁。
发布于:天津市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